以教师学习为本的精准培训
日期:2023-02-18 09:52:39 发布人:人事处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培训的本质在于激发和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引领教师的专业反思,改变教师的教育实践行动。时代的变迁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引发了教师学习方式和学习场景的极大改变,教师培训需要向“精准培训”变革,做到“靶向聚焦”,即精确诊断培训对象、准确界定培训目标、优化聚焦课程资源、精心匹配实施团队、创设对应的教育情境,积极引发教师主体的参与性等,引导和支持教师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应对教育变革。

教师是如何学习的?常见的教师学习方式包括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间接经验的学习、探索性学习和理论学习。

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通常始于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或自己思考,或回顾过去所学的理论等方式进行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通过在实践中运用、反馈及调整方案,最终解决问题,并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即新的经验。

间接经验的学习可包括课堂教学观摩,如观摩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师观摩中、观摩后通过与执教教师交流,分析教学行为背后的原因,之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模仿应用,经过调整形成自己的经验;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师徒带教、团队带教和教研员带教等。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身教示范、解释原理,新手教师等在教学实践中模仿应用、调整,形成自己的经验。

探索性学习是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通常由熟悉研究方法和教学实践的高校研究者、教研员指导,教师通过课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式进行,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和实践获得新的经验,实现变革教学实践的目的。

理论学习是指教师先学习普遍性理论,然后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理论,通过调整形成自己的经验。理论学习通常由高校研究者、教研员指导。

根据上述教师学习方式的特征,特提出以下建议,以达成精准培训的目的。

其一,培训目标和内容的精准化。面向教师的精准培训需要在培训对象以及培训内容的选择上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具体而言,可从“三个联结”入手。

联结教师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教师培训目标和内容可联结教师的教育教学问题。设计问题解决式的培训项目,让教师带着问题和经验来学习,在培训中通过理论指导、成员交流生成不同教育情境下解决问题的多元策略。教师可以在后续培训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策略、反馈效果、调整策略,最终解决问题。

联结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经验及其原理。教师培训在设计间接经验的学习内容时,已经充分利用了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经验资源,但是却忽视了经验背后的原理,导致其他教师机械模仿学习。因此,培训设计者要主动要求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解释其经验背后的原理,让其他教师理解教学行为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于迁移,如此才能有效发挥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引领作用。

把培训内容延伸至教师的实践应用过程。上述四种教师学习方式共同的特征之一,是教师需要在自己的实践中尝试或验证新的策略、他人的经验或理论等,只有经历此步骤,教师才能内化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培训设计者需要将培训内容延伸至教师在实践中应用和探索知识的过程。

联结教师的经验,辅助教师完成经验的理论化过程。上述四种教师学习方式共同的特征之二,是教师完成实践中应用和探索知识后,会形成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通常以故事、案例的方式存在,具有情境性而非普适性,因此如何总结教师的实践经验是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培训设计者需要将此难题纳入培训内容,帮助教师捕捉实践性知识,辅助教师完成经验的理论化过程。

其二,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精准化。在精准培训过程中,可将部分培训活动嵌套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例如,让教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让教师在实践中模仿、调整优秀教师经验,让教师在实践中应用、调整理论知识,让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改革。

理论学习的培训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脚手架。对于教师而言,理论学习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普适性理论应用于实践。传统的理论培训将此难点留给教师,通常以集中讲座的方式“干讲”普遍性理论,期望教师“自动”应用理论。精准培训需要改变此类教学方法,要求讲授者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普遍性理论置于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脚手架,以帮助教师理解理论。

其三,培训者的精准化。优秀教师和教研员作为培训者,要提升表达自己经验的能力,更要去反思经验背后的原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高校教师作为培训者,要提高双向联结理论与实践的能力,一方面在理论培训中帮助教师进行理论实践化,另一方面面对教师的经验又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实践理论化。

以教师为本的教师精准培训改革,就是要遵循和利用教师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教师学习的课程资源、学习方式和实施团队,建构基于教师学习的教师精准培训体系,赋能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建设新时代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新体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周钧 侯淑晶

核发:人事处 收藏本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