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期科普中原讲坛举办--郑南宁院士作《人工智能未来形态与无人驾驶》报告
日期:2022-05-17 09:57:24 发布人:科研处

5月14日,由省科协主办,郑州财经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河南影视集团承办的第四十三期科普中原讲坛以线上形式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未来形态与无人驾驶》主旨报告。省科协副主席房卫平,郑州财经学院校长王能民、党委副书记董学力、副校长方润生等领导、专家出席讲坛。

郑南宁院士作科普工作报告

省科协副主席房卫平致辞

房卫平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并将产业规划与创新发展纳入《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着力培育数字经济建设新高地。科普中原论坛作为河南省科协倾力打造的院士科普活动品牌,是推进“科普中原行动”和“科普筑基惠民工程”的有效抓手,希望通过本期论坛,进一步普及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科技知识,让更多公众了解、支持、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一步促进河南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积极助力河南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

讲坛现场

王能民在致辞中指出,承办本次科普中原论坛,是落实河南省和西安交大省校合作协议,以及郑州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战略合作、提升郑州财经学院干部和师资队伍素质“三年行动计划”合作协议的具体行动。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在全校营造愈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师生学术视野,彰显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郑南宁从人工智能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展开,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阶段,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学、国防智能装备等产业及诗歌创作、音乐解读等艺术领域的一系列创新应用,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认识和理解。他指出,由于人工智能在有效认知、直觉判断、情感与想象力、合作性行为、复杂性动作技能、模仿与解释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缺陷”,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拓宽研究思路,将“感知物理世界”和“交互自主学习”融入技术攻坚的方法论。他从条件问题和分枝问题两个层面分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所面临的挑战,并强调要实现类人水平的人工智能需要从记忆、学习、直觉推理、演绎与归纳推理、因果模型及演化模型等方面模拟构建基于脑认知与神经科学的“混合-增强智能”形态。

关于自动驾驶,郑院士由自动驾驶带来的益处将讲座内容引向深入。他指出,自动驾驶作为研究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核心是研究“人-机-物”三元融合,从技术层面讲是实现硬件层、感知层和规划与推理层的高度和谐。针对突破复杂交通场景“周密感知”、“预行为”理解、“意外遭遇”应对、人车自然交互和网络安全带来的发展瓶颈,他提出了“基于直觉性AI的类人自主驾驶”新思路,不断“引导”自动驾驶汽车通过建立记忆、推理和经验更新机制应对高动态和强随机性的交通场景变化。郑院士向与会人员展示了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科研团队近年对无人驾驶研究的最新成果,分享了多年致力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心得体会。

郑南宁院士的报告系统回顾了人工智能演进发展过程,列举了在工、农、医、军事等领域的典型应用,从多维度描绘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形态与特征,从五大动因揭示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演进逻辑、未来发展亟需应对的挑战和应用前景,必将对河南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郑州财经学院400余名师生现场参加讲坛,近3万科技工作者线上参加本次活动。

核发: 收藏本页
Baidu
map